钟月玄晖 作品

第103章 榆木川长魂系大漠 紫禁城储君拨庶务(3)(第3页)

高炽如梦方醒,从几案上抬起头,用丝巾拭去泪水,叫进太监张兴道:“速把皇太孙找来。”

听了张兴的描述,朱瞻基已然知道了事情的经过,哭着跪在父亲面前。“东宫图书都是先帝所赐,利国、利政、利军、利民,你是太孙,是明日的太子,图书都授予你,谨记皇爷爷教诲。”永乐皇帝驾崩,朱高炽对儿子说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图书,可见图书在他心中的位置,也就预知了日后他对父皇一生的评价,不是五次亲征的塞上武功,不是治水修河的铮铮业绩,不是北迁皇都的英勇果敢,而是以《永乐大典》为代表的数十部千古流芳书籍的纂修。所以,他给父皇的谥号竟是个“文”字,永乐皇帝也就成了文武兼备的文皇帝。

朱瞻基哭着点头,接受图书。他对皇爷爷更有着一份特殊的深情。他的内心里清楚,父亲朱高炽更清楚,永乐皇帝在他身上倾注的心血远远要比在皇太子身上多得多。他出生前夕,当时还是燕王的皇爷爷梦中就接受了太祖皇帝授予的大圭,嘱咐他传之子孙,哪个子孙?不正是要出生的长孙吗?满月之际,就给了他“英气溢面、符我所梦”的极高赞誉。十二岁时,带他北巡,体验民间疾苦,并在夏原吉辅佐下留守北京,处理北京政务。十七岁时,带他深入大漠,参与瓦剌交战,体验征战不易和将士劳苦。平日及闲暇之时,专选有名气的硕儒仪智等人给予教诲,二十多年的精心雕琢,把他打造成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全能之才。坐而论道,四书五经和历朝典故,侃侃而谈;提枪跃马,孙子兵法和攻埋战取,汉箭朝飞。皇爷爷在百般挑剔太子的时候,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这个英姿勃发的太孙身上。

殊不知,这本身也是矛盾的,没有了他父亲朱高炽的太子身份,在世袭制的框架下,再全才的朱瞻基也是没有位置的。若是说,因永乐的钟爱、欣赏和喜欢,朱瞻基在某种程度上保全了他父亲的太子之位还是合乎情理的。

“你去开平迎丧,”朱高炽发布了他作为未来皇帝的第一条指令,从此可以挺直腰杆、理直气壮地直抒胸臆、展示他治国理政的宏大设想,再也不用担心奸佞之人蛊惑父皇、危及自己了,再也不用有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地忐忑了,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。所以,他脸上的表情虽是悲伤的,但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透着扬眉吐气的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“节制调动行营官军,以应所急。命武安侯郑亨镇大同,武进伯朱荣镇辽东,所有官军各归防地。速调阳武侯薛禄率三千骑兵星夜回京守备,孤即日就宣布皇上驾崩,全国举哀。自闻丧之日起,禁宰杀四十九日,各寺观鸣钟三万杵。”

从数十万大军安置、京师守备到丧日之忌,朱高炽有条不紊地发布了一通最高令旨,其驾轻就熟几令蹇义、杨士奇眼花缭乱,不愧多年的监国历练,原碍着有父皇的一座山在上,投鼠忌器,貌似少有主见,不敢作为,如今看来,大山去了,便显现出无数的柳暗花明来。